2010年7月22日 星期四

復耕轉型,找回歷坵農法

歷坵部落位於台東金崙溪上游,山林環抱,是個有「阿凡達」味道的地方。

務農是部落裡的主要生計,然而就像多數部落一樣,年輕人離鄉謀生,老人家是田間工作的主力,田野上看不到年輕的勞動身影。

受限於體力與慣習農法的影響,老人家逐漸習慣使用化肥跟農藥的生產方式,傳統與環境共處的耕作智慧漸漸式微,令人憂心。

八八風災後,來自大自然的考驗與警鐘讓我們努力尋找能兼顧環境、農友生計與消費者健康的新出路,長期希望能搭起一條支持年輕人返鄉的路。

今年年初,透過台灣農村陣線的輔導浩然基金會的支持,投入友善復耕實驗的農友準備在公田開始不用殺草劑、農藥與化肥的小米種植嘗試。一群台大、清大農村讀書會的學生寒假來到部落進行訪調後,也被吸引,決定一起加入復耕的隊伍。

耕作過程中,年輕人跟著老人家學習人工除草、整地、條播小米、間拔小米草等種種田事。

不使用除草劑,大家一起動手割草,讓田間工作多了許多苦中作樂的談笑聲;

不能用農藥,喚起老人家過去先拌入石灰再條播的記憶;

不用藥最大的挑戰是面對收穫降低的心理掙扎。混種在小米田邊坡的南瓜,因為蝸牛會不斷啃蝕南瓜的嫩葉,最有責任感的杜爸爸在連續幾個夜晚挑燈抓蝸牛後也曾動搖地說:「用一點真的不行嗎?」;

與採行自然農法耕作的農友交流時,老人家告訴我們:「這跟我們以前的耕作方式很像」,於是大伙有了找回歷坵農法的壯志。

復耕轉型的挑戰很真實,我們正在一點一滴的學習跟感受。

二月初播下的小米種子,在六月下旬收穫。這一季有台清大的年輕人跟我們一起為沈寂的部落田野帶來活力;期待下一季或來年有更多在地的年輕人能一起耕作,讓休耕的田地慢慢鋪上生機的綠意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